【两在两同 师德师风】高才邃学诗书癖,勤教谆言桃李风——记文学院刘廷乾副教授

发布者:文学院发布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1646


[文]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谢桂婵

[图]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戴静雯


刘廷乾,中共党员,上海师范大学博士,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北郭十友”考辨》、《论明代离任审计制度的创立及意义》、《越南汉文小说发展的不平衡性》、《元杂剧本色当行辨》等数十篇,出版《江苏明代作家研究》等专著3本,主持并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多项。



“他文学素养深厚,讲课效果很好,我们很喜欢他”

“某君初入文院,闻刘老大名,甚疑之,不以为意。众学长姐闻之,力邀其旁听。恰逢作业临期,君亦赋诗一首,得好评,亦得藏头诗一首 。沾沾自喜,示于人,众人皆得藏头诗,此君大为震撼,顿时肃然。”

故事或真实或为杜撰,无从考证,但在作业后面收到藏头诗一首,文院学子都不陌生。

“我在讲《唐宋诗词》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为了避免落入俗套,我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就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出发。让同学们了解诗人是如何创作诗歌的,教会同学们站在创作者的角度上去赏析诗歌,并且设计相应的诗歌创作训练。这个训练的过程是很有趣的,它增进了我和同学的交流,同时我也发现这个方法的教学效果很好。”

老师在说到这点的时候很高兴,说这要归功于他的三备宝典。

所谓“三备”即备课、备讲、备学。“这是我教书三十多年一直在坚持的事情,这是一个一直在进行的过程,每一次都是站上讲台的前一秒才能停止。”2008年刘老师来到南审,教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古代文学(二)(唐宋元明清 )》。该课程设置在大一第二个学期,由于课程和时间的设计,他发现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课程任务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勉强完成,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他不断思考,不断实验,力图达到既利于老师教学又利于学生吸收的效果。最终他将课件以“唐诗、宋诗、唐宋词、唐宋文、元曲、明清小说、明清戏曲、明清诗词文”八个专题的形式来呈现,以此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次课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包括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大奖。但刘老师仍然告诉我们,我们手中拿到的这份课件已经是第六版了。




“为人师者一定要避免因循守旧,也一定要有所坚持。作为一名教师要把自己的课上得有质量,必须要有教师个人研究领域的深入研究结果做强力支撑。我开设的文学院专选课《明清小说研究》和通识课《红楼梦与吴中文学》就重点向同学们教授了我自己这么多年的一些研究发现。”

作为一名老师,他的坚持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他总是能同时站在老师和同学的角度上去思考教与学。在这点上,刘老师认为南审校训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知识追求‘真’与‘是’,学习坚持‘笃’而‘公’”。在他看来老师要掌握真知识,做到博与达才能让学生“志”笃、“识”笃、“用”笃,才能让学生达到“公”的层面。“志”即坚定的志向与信仰;“识”即扎实而系统的知识;“用”即熟练掌握与应用;“公”即为国家为时代为人生。

他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先树师是做老师的标准与追求,我希望用我好的个人修养、工作修养和学术修养来感染我的学生。”我们知道,他不负于此。




“他很真诚,很愿意为我们提供各种建议”

刘老师很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问题。除了专注于课堂和学术之外,他每年还会指导很多社团活动,带读书小组,在过程中与同学们深入交流,了解学生课堂以外的状态。另外他还做过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的研究,在《今传媒》上发表了文章《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研究——以南京部分高校为例》。在谈到学生的成长成才问题的时候,刘老师很严肃。他说:

“现在的孩子,要成为一名适应社会的有用之才,一定要有五戒。五戒分别是学风之浮躁,知识之浅泛,为人之私我,事业之短视,文科生之'绣花枕头'和'眼高手低'。人要追求物质之富,但首先要追求精神之富,精神之富才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质量和人生高度。”



刘老师人很温和,专业研究成果丰硕,每届毕业生都喜欢在他那里选题,向他寻求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也从不吝啬,不仅会给他们提供专业指导,还会给他们分享他自己的研究经验。他告诉同学们做专业研究时选题一定要是心之所向,兴趣爱好是良师。

“我本人研究古代戏曲就是建立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我们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看戏曲是因为看不懂,中国古代戏曲是一门程式化和写意性的艺术,里面包含了许多专业术语。我当时为了看戏曲特地去查找了许多专业的书籍,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虽然我没有专攻古代戏曲,但我在长期看戏曲的过程中也有所发现,《元杂剧本色当行辨》就是我当年看戏曲时的发现与思考。”

作为学者仅仅停留在兴趣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他用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告诫同学们做研究一定要站的高,看的远;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要不断积累,才能有妙手偶得之作。

“我自己开设的通识课《红楼梦与吴中文学》里面的许多研究结果,就是我在完成博士论文《江苏明代作家研究》时发现的,这个时机虽然偶然,但这离不开我之前对《红楼梦》的仔细研读。所以我们的同学们一定要抓住机会,认真积累。”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研究上要走的远,必须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作为老师,他希望同学们能够站在他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

文院所有学子都能够学有所成是他最大的愿望。南审文院的每一届学生,他都会殷切地嘱咐:

“一院春色满庭芳,我希望你们要用好文学院的和谐环境、和谐氛围;用好文学院老师的高深修养、满腔热情。同时我希望你们能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气魄;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精神;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为人修养,学会理性思考,不一味追求感性上的快感;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入世精神,积极融入社会与集体,学会识人,也学会被人识。”



“他总是在学院的各项工作中默默奉献”

文学院的发展很快,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专业硕士点也在今年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这些都离不开一众老师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刘老师说他快退休了,看到南审文院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他很有感触。他说尽管道路艰难曲折:文院的师资力量虽然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在科研上和其他名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需要努力追上。但更重要的是前途一片光明:“依审而立,因审而兴”是我们文院走出特色,突出重围的关键。

“我们要依托南审的环境氛围,把我们的文学院发展得有特色。目前审计文化这一块是还不够丰富的,研究审计文化可以形成我们南审文学院的优势。目前我们已经在有意识地开始去探索,我的《论明代离任审计制度的创立及意义》就是在做一种尝试。”



“他很潮,心态永远年轻”

刘老师眼里常带笑意,每每见到或是与之交谈都倍感惬意。他说话很有特色,很似明清小说中人物的说话方式,和他对话会就如同穿越时空和一位近古文人在对话,很有意思,读书时读到也往往多了几分乐趣。刘老师还是一位很讲究的人,无论何时在校园里见到,他都是一身得体而又有活力的装束,很有感染力,大家都很喜欢,私底下亲切的称他为“时尚大师”。“看到老师这么活力满满,我都不好意思这么废”,“老师好潮,打破了我的偏见”是常年占据榜首的热评。刘老师于我们,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积极为人的引导者。

所谓“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刘老师不仅以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更以对生活的热情来引导学生,把学生塑造成一个“完全”的人。“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得此师者,我之幸,文院之幸。


Baidu
sogou